2007年是我区环境建设年,污水集约化管理是环境建设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区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污水集约化管网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区建设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现有的治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污水日排放量的增加,造成很大部分污水不规范排放的后果,严重影响水环境。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仔细分析,并征求各方意见,对加快我区污水集约化管理提出了有关建议,供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区污水处理现状
我区现有运行污水处理厂有四家,分别为枫泾、朱泾、新江及石化污水厂。其规模与服务范围为:枫泾污水处理厂(1.4万吨/日,服务枫泾地区),朱泾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服务朱泾地区),新江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服务金山东部地区,包括亭林、金山工业区、漕泾、张堰、山阳及新城区部分地区);另外区南部地区还有石化污水处理厂(18.88万吨/日,处理石化股份公司工业污水及石化城区生活污水)。
2005年我区(不含石化股份公司内部工业污水)排放污水量约18万吨/日,其中镇区(含工业区)污水排放约15.6万吨/日,主要为工业企业污水及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另外农村地区污水量约为2.4万吨/日。
2005年全区处理污水量(不含处理股份公司内部工业污水)9.22万吨/日,2006年可达到11万吨/日,收集的污水主要在枫泾镇区、朱泾镇区、及我区东部地区亭林工业区、金山工业区、山阳镇、金山卫镇及金山新城区。2005年城镇地区污水处理率59%,2006年达到64%左右。
二、目前我区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1、污水直接或简单处理排放河道量占总污水量的三分之一强,水环境与人居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称。
我区2005年劣Ⅴ类水体河流占46.7%,Ⅴ类水体河流占33.3%,Ⅵ类水河流占20%。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2006年劣Ⅴ类水体比重略有下降,但总体水质仍较差,离上海水功能区划存在很大的差距。
2、管道总量偏少、部分地区建设滞后。
目前我区各级污水管道约为230公里,主要集中在枫泾镇区、朱泾镇区及金山新城区(含石化、山阳、金山卫)。其他地区,如张堰、亭林、漕泾等地区的管网建设还相当不完善,另外兴塔、新农、松隐、吕巷、干巷、廊下等地区几乎还没有一条象样的污水管道。
3、企业纳管意识淡薄。
不少地区和企业对污水纳管存在等、靠、要思想,污水总管已到厂门口,但部分企业在纳管工程费用、排入河道的排污费和排入污水管网的排水服务费之间算计经济利益,这样直接造成了污水处理效果难以令人乐观。
4、污水主管部门缺乏信息沟通和有序管理。
目前区内污水主管部门有些名不符实,实际管辖范围相当有限,区内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污水管网建设、养护严重分割,区内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单位有区水务局、城投公司、市政署、各镇、各工业区,水务局管理的项目有枫泾污水厂、朱泾污水厂及枫泾镇、朱泾镇的部分污水管网,目前按投资来划分管理部门的做法使水务局难以行使行业主管的权利和义务,一些镇、工业区没有积极性、水务局也没有控制性地得到各镇、工业区的污水管网建设信息,在信息沟通、统一规划、有序实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三、加快污水管理的有关建议
1、企业纳管意识必须加强。
针对不少企业纳管意识淡薄的问题,可以考虑对企业实行强制性纳管,由于纳管造成的工程投入和自处理污水设施废弃造成的损失政府可给予适当的补贴。对于新建的企业,则采取必须纳管的措施,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同时应加大宣传,使企业认识到污水纳管、保护环境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2、各级政府特别是各镇应将污水纳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各级政府要特别重视治污资金的投入。因此有必要制定污水治理投入考核指标,如规定GDP的一些比例必须投入到截污纳管中去,该笔资金的使用应受区相关部门的监管,以确保污水治理资金的投入。
同时,要严格执行我区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近期和远期规划。各级政府尤其是区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区有关职能部门要开辟融资途径,积极筹措资金,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建设污水管网,加快推进我区污水集约化管理。
3、协调好区相关部门,齐抓共建,发挥污水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
在加强截污纳管等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理顺区内污水管理体制,在投资主体不一的情况下,强化行业主管的引导作用,保障信息的通畅,如各镇、工业区配备污水管网建设专管员(可参照环保专管员做法),同时水务局对各地区污水管道建设应有指导或实施意见,便于全区统筹安排、全面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