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恩来是怎样阐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确定过程的? 1949年9月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向出席会议的代表作了《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周恩来在这个报告中对政协名称的确定过程作了如下阐述:"政协这个名称有一改变。原来叫做新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次筹备会全体会议中也这样叫过。后来经过新政协组织法起草小组的讨论,觉得新政协和旧政协这两个名称的分别不够明确,便改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同意这个修改意见,将来还要经过筹备会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决定。"9月17日下午3时,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周恩来为会议主席。这次会议正式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2.周恩来提出的参加人民政协的条件和政治标准是什么? 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阐述了参加人民政协的条件和政治标准。他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所以我们对它不得不更加谨慎。为了扩大政协的代表,首先要扩大参加政协的成分、单位和名额,使它能够代表全国各民主阶级、各民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这种谨慎是从政治上考虑的,是以目前政治形势和政治任务的要求为主要根据的。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规定得很清楚,参加会议成员的条件应该是'拥护新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及同意动员一切人民民主力量,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这是大家一致通过的意见。我们邀请代表就根据这个政治标准。" 3、周恩来提出的安排政协委员的四个原则是什么? 1954年12月4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一届六十二次常委会 议上,作了《关于政协章程和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问题》的讲话。在谈到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安排原则时,周恩来提出了四个原则:"(一)扩大团结,加强领导。……(二)要有代表性。……政协不是一盆清水,如果是一盆清水就没有意思了。政协就是要团结各个方面的人,只要他拥护宪法,立场站过来,我们就欢迎。当然也有立场还不是那么稳的,不一定能百分之百地执行七项准则,我们可以考察和帮助。(三)方面多。……我们要吸收不同意见的人在一起,要善于和这些人一起协商,团结他们。这样,政治协商会议才能前进,才能有利于国家建设。(四)分量够。每个方面都有带头的著名人物,他们的人数多少,要根据各种情况决定。" 4.周恩来总结提出的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的七条准则是什么? 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出了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共同遵守的七条准则。这就是:"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力贯彻实施宪法。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领导地位。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四、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五、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提高革命警惕性,坚持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六、加强中国人民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友谊,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七、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国家政策,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进行思想改造。"周恩来强调指出:"这七条准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人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政治基础。" 5.周恩来是怎样阐述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新旧政协的本质区别的? 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政协是沿用了旧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以它的组织和性质来说,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会,决不是发源于旧的政协。"接着,他阐述了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新旧政协的本质区别。周恩来指出:"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有了共产党,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了大革命运动,经过了四个革命阶段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八年抗战和最近三年来的人民解放战争,才形成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样的组织,可以说这是一百多年来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牺牲奋斗的果实,也可以说是三十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获得胜利的集中表现。假如没有一百多年来革命运动的历史积累,尤其是三十多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便不可能有今天这样济济一堂的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这个会议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运动的一次总结……肯定地说,这一组织便是中国共产党过去所主张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它绝对不同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旧日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让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可是大家都熟悉这一组织形式,所以我们沿用了这个名称,而增加了新的内容。" 6.周恩来是怎样阐述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意义的?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周恩来受党中央委派主持起草了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并在22日的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周恩来在这个报告中论述了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意义。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根据历来统一战线的主张,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得到了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热烈的响应。发展到今天,这个号召已经实现了。大家的目的很明确,正如共同纲领草案和人民政协组织法所规定的那样,是实行新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为着这个任务,我们团结国内各民主阶级、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结成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了二十八年的主张,也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区域、军队、国内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一切爱国民主人士所拥护和赞助的。……这样一个统一战线应当继续下去,而且需要在组织上形成起来,以推动它的发展。大家同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它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7、周恩来最早提出政协设立的8个工作组是哪些? 周恩来最早提出政协设立的8个工作组是:"政治法律组、财政经济组、文化教育组、外交组、国防组、民族事务组、华侨事务组、宗教事务组"。这是周恩来1949年10月9日在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8.周恩来是怎样阐述人民政协长期存在必要性的? 周恩来多次论述了人民政协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既然是这样一个组织,就不应该开一次会议就结束,而应该长期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个长期性的组织。……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能把普选由个别地方逐渐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那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才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是它仍将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而存在,国家大政方针,仍要经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地方委员会的情形也是如此。"在《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中,周恩来又指出:"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固然还需要一个相当时间,就是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政协会议还将对中央政府的工作起协商、参谋和推动的作用。" 9.周恩来是怎样阐述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 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周恩来指出:"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我们现在即将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便是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便是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事情的机构。一切大政方针,都先要经过全国委员会协议,然后建议政府施行。" 10,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表的?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一文,是1949年9月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向政协代表所作的报告。报告共讲了三个问题:第一,关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和人选问题;第二,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第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报告全文见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 11.周恩来是怎样回答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之间的关系的? 1954年12月4日,在全国政协一届六十二次常委会议上,周恩来作了《关于政协章程和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问题》的讲话。周恩来在这个讲话中明确回答了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指出:"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是指导关系。上下之间有指导和被指导、指示和接受指示、报告和接受报告的关系。" 12.周恩来提出的政协党组活动必须坚持的三大方针是什么? 在1950年6月14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第一次党组会上,周恩来就《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党组活动的方针》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周恩来提出的政协党组活动必须坚持的三大方针是:"一、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对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应一视同仁,又要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政治待遇、物质生活方面应一视同仁,对党外人士不得歧视,这是一方面。但还有另一方面,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率领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因此党员在政治见解上、思想意识上,要比别人水平高,这一点是有所不同。我们一些同志却有与此相反的情形,不是在政治上、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而是在政治待遇、物质生活上争名誉,闹地位,这是不好的。我们党创建了军队,创建了解放区,领导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夺取了全国政权。对这些,大家是承认的。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我们就更应谦虚谨慎,注意这个问题。二、要上下一致,内外一致。凡是中央决定了的,地方上就要执行,上面是什么意见,下面也是什么意见,不要使党外人士批评我们'中央好,地方糟',感觉我们上下不一致。内部决定的方针,要贯彻到外面去,不要使人感觉我们对外是一套,内部又是一套,内外不一致。毛泽东同志的作风是,对问题一经考虑成熟,决定了的就公开出去。凡是要在广大群众中做的事情,就应该真诚坦白地向党外人士谈清楚。对党外人士要和蔼真诚,不要虚伪。毛泽东同志同党外人士谈话,真是和同党员谈话差不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三、要让党外人士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他们在各种会议上敢于说话。民主人士,尤其是从旧社会来的上层分子,说话是有保留的,这是不奇怪的。他们要看一看,特别是新同我们接触的人,有些观望,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有责任去打破这种观望,循循善诱,使他们敢于把话都说出来。他们说的话不一定都对,但只要有一点好的,我们就应当重视。愿听意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必须去听,特别是要能听不同的意见。……这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有听得进去的胸怀;第二,要有辨别是非的本领。这不是每个党员都能办得到的,这就需要锻炼。" 13.周恩来提出的共产党员在政协的责任是什么? 1962年4月18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作了《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的讲话。讲话的第二部分,专门论述了共产党在政协的责任。周恩来指出:"大家都承认共产党是领导党,共产党的领导是指党的集体领导,党的中央和党的各级领导机构(省、市、县委员会等)的领导。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是党的方针政策,而不是个人。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从工作上说,大家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彼此平等地交换意见,决不能个人自居于领导地位。个人离开了集体,就无从起领导作用。个人的意见不能代表政策,必须制定成政策,才能算为集体的意见、领导的意见。……在政协里边,在我们个人的来往当中,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只有领导机关和政策才是代表领导的,不然的话,我们的民主生活、民主风气就不能够发扬,我们之间就有隔阂,中间本来没有墙,就会有一座精神的墙隔着,妨碍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其次,要实现民主生活,还要求共产党员多交党外的朋友。既然我们扩大了统一战线,共产党又在这里起领导作用,我们党员应该把许多党外的意见集中起来,集中到党的领导机关来。……每个共产党员都得有几个党外朋友来往,可以多交新朋友,也可以有些固定的朋友,能够反映一些意见,敢于提出意见的。陈毅副总理昨天谈到,要有畏友。就是说,要敢于多听不同的意见,才能多知道各方面的意见。不同的意见不一定都对,但你要听了才有比较。……我们共产党员既然参加了政协,那就要特别注意多接触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和不熟悉的人物。你既然不熟悉,就证明你在这方面有缺陷,你去接触了,才能认识,才能了解,才会得到有益的东西,即使是反面的意见,甚至不对的意见,你也可以作比较。习惯于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只喜欢听相同的意见,听不到不同意见,对不熟悉的事也不愿意去熟悉,把自己局限起来,这样工作就会越做越窄了。" 14.周恩来提出的民主党派在政协的责任是什么? 1962年4月18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作了《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的讲话。讲话的第三部分,专门论述了各民主党派在政协的责任。周恩来指出:"各民主党派在统一战线中的责任,应该说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今后要把事情搞得更好,大家要共同负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主党派要负起监督的责任。我们把事情报告出来,也作了初步的经验总结,今后根据大家同意的方针和任务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民主党派要进行监督、提意见。所以我们说: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责任是更重了,而不是轻了。各民主党派都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本身就锻炼各党派和他们的成员。各党派的成员总是有进步、中间和落后的,正如共产党员一样也有进步、中间和落后的。各党派就要在组织中不断地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标准,把自己的成员锻炼成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不断地推动他们进步,使中间状态的转向进步,摆脱落后。除原有的成员外,一个组织总还有新的成分进来,党派总还有发展,吸收进来的也有进步、中间和落后的,所以党派本身就具有不断改造不断推进的作用。" 15.周恩来是怎样阐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 1957年4月24日,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详细阐述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论点是: (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由客观历史发展所决定的。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我们的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不能发展,他们想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压迫民主党派,因此他们就要反对国民党的独裁。这种历史条件,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能够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两个大党的对立斗争中选择了共产党。" (二)共产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必须由共产党提出,而且必须要共产党真正做到。因为我们党不提,别的党派不好提:我们提了,大家就心安了。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早就指出,从共产党成立的那天起,就准备将来的消亡。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 (三)共产党要承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重要的是共产党要承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我们只要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的人,敢于揭露错误、批判错误、改正错误的人,那就不怕监督。越是监督我们,我们越是能进步。只有怕人家揭露错误,自己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人,才怕人家监督。" (四)共产党应该请民主党派监督。 "互相监督,首先应该由共产党请人家监督。……当然,共产党员首先要党的监督,可是整个党的工作,也还要其他党派来监督。同样,每个党员也要其他民主党派监督。因为,多一个监督,做起事来总要小心一点,谨慎一点。……不应该不服气。不服气就是骄做,就是自满,这是危险的根源。应该服气,应该谦虚,应该愿意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 (五)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际上是扩大民主。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际上是扩大民主。我们是六亿人口的国家。要把六亿人的生活搞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互相监督,不扩大民主,是不可能做得好的。因此互相监督的面还要扩大,不能缩小。……民主集中制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民主是有领导的民主,这方面过去有足够的解释,现在要多强调民主的扩大。" 16、周恩来是怎样强调人民政协的调研和视察工作的? 1962年4月18日,周恩来在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表了《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谈到政协工作问题时,他指出:政协要多组织一些调查研究工作。要使我们的建设搞得更好,首先就要实地调查,才能知道实际情况,如实反映情况,才有具体材料、具体经验可供讨论和研究。不要面临政协开会了,才到下面去视察访问,平常也可以分批去,比如说一年下去几次,不一定都要同时去。现在是调整阶段,更需要多知道实际情况。政协这个机构,应该参加这个工作,到农村和城市去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再回到政协里面来时,就可以交换意见了,不管中央的、全国的、地方的,都可以交换意见,交换经验。这样,我们的座谈会、报告会就有生动的事例来讨论,就能够产生一些提案、意见和建议,使得各方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