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要发挥党和国家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这一论断,体现了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人民政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可替代 人民政协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党和国家实现最广泛团结的政治机制和重要平台,这已经为我们国家60年来的发展实践所证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宗教多样、文化影响多元、发展程度很不平衡的国家,能够保持稳定和谐,没有人民政协这样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政治设计和创新政治实践,去团结方方面面的政治力量,是难以做到的。人民政协这种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源自她的基本属性、组织构成、工作原则以及在各方面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以及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发扬民主、增进共识、巩固团结,促进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合作,凝聚所有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形成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民政协实行“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方针,并且能够适应我国不同时期中心任务的需要、社会状况的变化和统一战线的发展,适时调整自己的界别构成,尽可能地拓宽团结面和覆盖面,时至今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包括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代表人士、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以及其他界别的代表。同时,人民政协以界别为组织单元,每一个界别都代表和联系着各自的一方面群众,都是一条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通过发挥界别的代表、代言作用,有利于促使个别的、分散的意见得到系统的、集中的、有序的表达。因此,政协这种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的那样:“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人民政协具有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提倡“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工作原则,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下,照顾各界人士的不同特点,包容大家在信仰、利益、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求大同,存小异。从而保障各方面的愿望和要求能够在政协内部,得到充分的表达,尊重多数,体谅少数,减少误会,增进共识,促进形成心平气顺、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尽可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民政协做好联系团结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这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伟业,需要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人民政协通过不断创新联系和团结的方式,把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注意力引导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上来,把各渠道的资金、智力、技术和建设性意见汇集到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上来,形成千帆竞渡齐划桨、万众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构建和谐社会,是适应社会转型时期要求的一项重大战略。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存在着不少的矛盾。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多样化、社会阶层复杂化,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难度加大。这就迫切需要人民政协发挥代表性强、联系广泛的优势,肩负起协调各方、促进和谐的重大使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竭尽所能,有所作为,切实减少各类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进步,政治民主,已经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无序的利益表达则会妨碍文明的进程。这就需要我们把党和国家既有的民主机制、团结手段完善好、运用好,重视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形式,引导各方面理性的政治参与,实现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有机统一。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需要做好联系团结工作。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苏联及东欧一些老党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表明,如果不能很好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党的执政就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长久。作为执政达60年的中国共产党,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就需要通过各种机制和途径,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关系和鱼水深情,这就不能不重视和发挥好政协这一组织的团结联系作用。 三、切实发挥好人民政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要更好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发挥好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作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组织构成,充实新生社会力量,努力使自己联系的对象更广一些,团结的面更宽一些。要进一步改进联系的方式,丰富团结的手段,增强工作实效,努力发挥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 搭建好“建言咨政”的桥梁和纽带。集中民智、汇聚民力,是人民政协推动科学发展的着力点。人民政协要通过整合组织内各种政治资源,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进行充分协商讨论,就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深入咨询论证,积极献计献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想方设法帮助党和国家了解群众真实愿望、体察群众实际情绪,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为民建言,促进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诉求进入党和国家的决策程序,协助党委政府把握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主动权,使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方针政策更加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搭建好“政治参与”的桥梁和纽带。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既听取和反映支持的、一致的意见,也听取和反映批评的、不同的声音,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尊重各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使他们的意见和主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表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势运用好、发挥好。通过规范有序的政治协商、形式多样的民主监督,探索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各界群众对政协工作的参与度,让各阶层群众都能够享有重大决策参与权,重大情况知情权,重要场合发言权。 搭建好“利益协调”的桥梁和纽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快这一进程,关键要把中央和地方、集体和个人、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以及阶层之间的利益协调好、兼顾好。要充分发挥政协的组织优势,宣传党和国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引导不同利益群体在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改革措施的理解和支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不断巩固各方面的团结。要积极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界别将社会各群体的意见和要求加以系统、综合地反映,把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引导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来。要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抓住绝大多数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尤其要关注和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巩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作者胡彪系湖南省政协主席)
上一篇 下一篇